回溯至2017年,邹市明在与木村翔的比赛中失利,这一败仗让他完全没想到,“我没预料到会输,但比赛的结果告诉我,邹市明,你已经老了。”当时,妻子冉莹颖看到他在身心上都承受了巨大压力,担心他会因此出现心理问题。于是,他们夫妻俩商量决定一起开设拳击馆。然而,尽管冉莹颖本身是高材生,但她并没有任何创业经验;而邹市明长期浸淫于拳击赛场,对于商业运作也一窍不通。
所谓“隔行如隔山”,即使是怀着对拳击的热情,邹市明依旧低估了创业的艰难。出于情怀,他将拳击馆开设在了上海滩最贵的江景地段,并承担起了高昂的租金,只为让顾客在锻炼的同时,也能欣赏到美丽的江景。
邹市明本以为,凭借着优越的地段、位置和自己奥运冠军的光环,拳击馆会迎来大批顾客。然而,现实却是完全相反,拳击馆生意冷清,门可罗雀。他无奈地告诉记者:“最焦虑的事就是发工资。最糟的一年,只有一个月是盈利的,其他时间都处于亏损状态。”
在深入剖析自己失败的原因时,邹市明并没有轻易贬低自己,也没有把责任推给外部因素,而是冷静地表示:“当时我只关注情怀,完全没有做好市场调研。”
在输给木村翔之后,邹市明几乎将所有精力投入到拳击馆的运营中。为了打造高端的场所,他不惜重金投入,花费了2亿人民币。他租下了最好的地段,挑选了面积达18000平方米的大场馆,场地宽敞舒适。此外,他对设备也下足了功夫,跑步机选用德国进口的,沙袋则是与专业大赛同款,甚至还设立了一个拳击酒吧,结合了时尚和创意。
尽管做了各种精心的准备,却没有考虑到国内拳击市场的实际情况。除了开业当天的火爆之外,之后的日子里,拳击馆始终难以吸引足够的会员。一时间,资金如流水般流失,但收入却始终没有起色。对于曾是奥运冠军的邹市明来说,要公开承认自己的失败,心里肯定有着不小的压力。
然而,邹市明并没有回避这个问题,他坦言:“现在我们确实有银行贷款,也向一些朋友借了钱,但我们一直在努力赚钱,努力偿还债务。”
中年的失意其实是人生中的常态。除了邹市明,像演员李亚鹏这样的创业失败者也是不在少数。不过与邹市明不同的是,李亚鹏总是嘴硬,他曾说:“我做地产公司没有亏损,但赚的钱全都拿去做慈善了。”
失败不可怕,可怕的是不愿承认自己的失误。邹市明选择直面自己的错误,并明确表示:“我不怪妻子,创业是我们夫妻一起决定的,不是我一个人的决定。”他还感激妻子在背后为他打点一切,从照顾家庭到照顾孩子,“她为我付出了太多,我不希望给她带上任何负担。”
失败已经是既定的事实,邹市明没有为自己找任何借口,他明白人生没有绝对的成功,就算是奥运冠军,也会被后辈超越。他没有迷失在过去的荣耀中,而是坚定地看向未来,“人生总有重头再来的机会,关键是要有勇气面对现实。”
从失败中站起来,正如那句老话:“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”,只要有信念,东山再起的机会依然存在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